您的位置:财经频道 > 财经 > 正文

动态焦点:福建浦城:多元融合强链条

来源: 时间:2025-11-04 07:33:46


【资料图】

今年8月初,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临江镇水西村万鑫家庭农场的再生稻头季测产结果令人振奋——平均干谷亩产770.5公斤,达到超高产水平。“以前这个地块的土很硬,种啥都长不旺,现在单季轻松超700公斤,再生季几乎纯盈利。”万鑫家庭农场负责人、种粮大户马芳华难掩兴奋。

土地的变化,源自浦城县大力推广的“一种两收”再生稻。该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郑莉介绍,自从突破了再生稻机收‘辗压’技术瓶颈,再生稻种植面积和产量得到大幅度提升。2024年,浦城县种植再生稻8.5万亩,示范片两季综合亩产最高达1382.7公斤,“吨粮田”的目标在机械化时代再度梦想成真。

这场“翻身仗”的背后是浦城搭建的“科技矩阵”。近年来,浦城县大力推动农业科技创新,落地建成谢华安院士专家团队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再生稻科技小院等五大科创平台,成功编制《浦城县再生稻绿色高质量发展技术规程》,率先发布全国首份再生稻绿色高质量发展白皮书。科技与农业一次次融合、运用,不断推动着粮食产业发展。

“以前种粮看天气,现在种粮靠科技。”石陂镇种粮大户、陈氏泰优水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兆武说。从选种到收割,都有专家团队手把手指导,这是他敢于将种粮规模扩大到4000亩的关键原因。2021年,福建省第一家水稻产业科技小院“福建浦城再生稻科技小院”正式挂牌,多年来,福建省科技特派员和多位专家学者常驻“科技小院”,通过技术指导实现成果转换,稻田增产又增收。

据统计,2024年,浦城县完成粮食种植面积48.28万亩,其中,再生稻种植面积8.5万亩,均居全省首位,粮食生产综合考评等十项指标均位列福建全省第一。2025年,全县计划完成粮食种植面积47.88万亩以上,其中,再生稻种植面积突破10万亩。

浦城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孙杰告诉记者,县财政每年统筹资金2000余万元推进粮食生产,并结合创建国家现代农业(水稻、油菜)产业园项目1亿元奖补资金,重点支持现代种业提升、强化粮油科技、三产融合发展等项目。今年,浦城县已制定包含扶持再生稻与双季稻生产、推广“稻+N”种植模式、鼓励种业创新等内容的《进一步加强粮食生产十五条措施》,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持续推动粮食生产稳定发展。

此外,浦城县还在品种选育、引进良种上下功夫。以龙头企业及科研院校为依托,全县制种面积达6.37万亩,成功选育“稻两优二九”“悠香优2号”2个水稻品种通过国家审定;筛选并示范推广适合浦城种植的优良品种,水稻良种覆盖率达98.5%。同时,建立起“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体系,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升级再生稻工厂化育秧、机插机收、统防统治、秸秆还田和物联网等方面的机械装备。2024年,全县农业机械保有量达7万余台,全县主要农作物生产综合机械化率达83.35%。

“在2025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中,‘浦城大米’产业集聚区品牌价值攀升到421.17亿元,这让我们对继续做好‘浦城大米’品牌更有信心。”孙杰说,如今,浦城还在推动多元融合、拓展产业增值空间上下功夫,探索“一季水稻+再生稻+油菜”高效种植模式,科学轮作实现土地资源高效利用,提升单位面积收益,2024年示范片全年亩纯利达1100元。未来,该县还将从制种、种植、精深加工、销售全流程推动浦城大米产业链和价值链迈向更高层次,并以莲塘畈—麒麟畈万亩稻田为基础建设“水稻公园”,整合资源打造集种植、体验、研学、旅游等于一体的农文旅融合精品线路。(经济日报记者 薛志伟)

关键词:

精彩推送

公司

一系列金融支持民营经济、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举措正密集出台加速落地。

详细>>

9月份以来,人民币汇率持续走低。9月8日,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盘中最

详细>>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

详细>>

国家统计局9月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8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

详细>>

今年前8个月,郑州商品交易所累计成交量约25亿手,同比增长64%。这是记

详细>>

中国电影观众满意度调查2023年暑期档调查结果显示,暑期档电影观众满意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