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财经频道 > 财经 > 正文

今日播报!从“为发烧而生”到“被吐槽包围”:小米口碑滑坡背后的信任危机

来源: 时间:2025-10-17 14:12:02


(相关资料图)

“以前抢小米手机要定闹钟拼手速,现在看小米发布会得带放大镜——不然根本找不到藏在角落的‘免责小字’。”老米粉阿凯的这句吐槽,精准戳中了2025年小米口碑崩塌的痛点。这个曾以“性价比”和“用户至上”圈粉无数的品牌,如今正深陷虚假宣传、品控拉胯与售后摆烂的三重漩涡,让追随多年的粉丝纷纷喊出“粉转黑”。    营销套路的翻车,是小米信任危机的导火索。2025年小米17Pro的“逆光之王”宣传海报上,四个大字霸气外露,右下角却藏着3毫米的小字“产品设计目标”。这种“大字吸睛,小字免责”的操作并非个例:“地表最快”实为“目标速度”,“超强钢”只是“项目名称”,“百公里加速1.98秒”居然不含起步时间。更荒诞的是SU7Ultra宣称的“16.8亿种驾驶模式”,实际是将加速、转向等十几个参数反复组合而成,有网友调侃“按这逻辑,我家电饭煲能算10亿种煮饭模式”。当宣传从“展示实力”变成“文字游戏”,罗永浩那句“这哪是广告,分明是免责声明合集”的吐槽,道出了无数用户的失望。    品控的集体掉线,让粉丝的耐心彻底耗尽。在新浪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小米的投诉集中爆发:小米15系列频发后盖凸起、掉漆、摄像头黑斑等问题,有用户一年内换了4台机器仍未解决故障;更有用户遭遇手机充电时爆炸后壳碎裂,却被客服拒绝保内维修。手机之外,小米洗衣机因机油残留弄脏衣物、售后不管不问的投诉也赫然在列。最让车主崩溃的是SU7Ultra的“泡沫碳纤维盖”事件:4.2万选装的高端配件,内部竟是泡沫填充,鼓风机实验证明所谓“风道”根本无法散热,被博主戏称“最贵的装饰品”。从手机到汽车再到家电,品控的全面失守,让“小米品质”成为笑话。    售后的敷衍回应,更是将用户推向对立面。面对SU7Ultra车主的集体维权,小米仅以“表达不够清晰”为由,发放2万积分(合2000元)了事,对于退订需求直接甩话“定金不退”。小米15用户凭借“365天只换不修”的首发权益申请换机,却被售后以“有小磕碰”“缺货”等理由拒绝,甚至出现“换过来的新机仍是鼓包官翻机”的荒诞情况。更令人费解的是,有用户因售后维修导致主板损坏,客服却反复追问“手机怎么出现的问题”,拒不承担责任。当“用户骂得对,工程师就得改”的老规矩,变成“产品出问题,公关先洗白”,粉丝的寒心便成了必然。    这场口碑危机的背后,是小米高端化转型中的战略迷失。为冲击高端,小米将SU7Ultra卖到50万,却连基础配件质量都无法保障;为维持销量,小米17系列在“对标苹果”的口号下,出现存储配置规划失误,被用户骂到高管公开道歉。小米试图在性价比标签与高端化野心间走钢丝,结果却是价格上去了,品质和服务没跟上,活成了“穿西装的学生”——看似体面,实则底子虚浮。资本市场的反应更为直接,雷军年度演讲次日,小米股价暴跌8%,一天蒸发数百亿市值。    回望2011年,小米1以1999元的高配价格搅动市场,论坛里满是米粉自发研究的刷机教程,用户提出的续航建议一周内就能落地系统更新。彼时的小米,靠的是真诚与实力赢得人心。如今粉丝的吐槽,本质上是对“初心丢失”的失望——正如阿凯所说:“我们不怕手机有bug,不怕汽车有小问题,就怕企业耍小聪明。”    PPT再华丽,遮不住泡沫机盖的敷衍;销量数据再亮眼,抵不过用户的口碑差评。小米若想挽回人心,或许该停下“造概念”的脚步,重新拾起“做好产品”的初心:用扎实的品控替代文字游戏,用负责的售后替代敷衍塞责,用真正的技术突破支撑高端化野心。毕竟,能让品牌走得远的,从来不是花哨的宣传,而是藏在细节里的真诚与尊重。

精彩推送

公司

一系列金融支持民营经济、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举措正密集出台加速落地。

详细>>

9月份以来,人民币汇率持续走低。9月8日,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盘中最

详细>>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

详细>>

国家统计局9月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8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

详细>>

今年前8个月,郑州商品交易所累计成交量约25亿手,同比增长64%。这是记

详细>>

中国电影观众满意度调查2023年暑期档调查结果显示,暑期档电影观众满意

详细>>